二维码 关闭

LT.COM乐投

  • 电 话:0391-6701389
  • 传 真:0391-6701331
  • 邮 编:459001
  • 邮 箱:jymybgs@163.com
  • 销售电话:0391-6701315
  • 地 址: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

企业文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LT.COM乐投:edkhcpjv 浏览:5361次

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济源市最早一家国有企业和国家大型企业。2001年5月,济源煤业冲破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的重重压力,克服资金和技术的重重困难,在公司一矿12021工作面上马采煤装备综合机械化,开创了河南省地方煤矿实行综合采煤机械化的先河,从此彻底改变了济源煤业生产方式和经营形势。10年间,济源煤业先后投资一亿六千多万元,完成了1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装备。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

    一、济源煤业公司基本情况

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新乡地区济源煤矿,建于1953年,是济源市最早的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员工100多人,年产量不足1万吨,全靠人挖、手工掘,人拉、肩膀扛,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采掘和运输。劳动强度大、采煤数量少、回采率低、安全系数低。2002年,企业改制为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从五十年代初成立,到20世纪九十年代的40多年里,济源煤矿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仍只有一矿、二矿两对矿井,年产量不足50万吨,职工5000多人,吨煤工效不到1吨,采煤主要采用炮采工艺和摩擦金属支护,靠增加工作面,以人海战术提高产量,回采率不足40%,安全状况极差,企业连年亏损,亏损总额达5000多万元。

二、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济源煤业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应该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时期。一是困境时期;二是闯关时期;三是致胜时期。

困境时期  1996年9月1日,济源煤业公司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巷道被淹,22名矿工遇难,这场灾难把企业推向了破产的边缘,济煤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经过一年多的抢险救援和三年多的艰难维持,工人工资一拖再拖,一年只能发放4个月工资,大部分靠借贷维持。 

2000年,济源煤矿在苦苦挣扎中,提出了在煤矿实行采煤机械化设想。然而,这一决策立刻被反对。大家普遍认为,采煤机械对济源煤业面临五大困扰。一是政府决策层,认为大规模投入和现代化装备风险性太大,如果造成企业继续亏损,陷入死胡同,就会导致煤矿5000人失业。二是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济源煤业的地质构造和煤层状况,不能采用机械化采煤,不具备采煤机械化的先决条件。三是社会质疑,认为济源煤矿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都不具备机械化采煤的实力和能力,特别是在河南省,没有一家地方煤矿采用机械化采煤技术,而且不少国家统配煤矿,也没有上综采机械化,济源煤业作为一个地方煤矿,既不具备条件上,也无能力上;四是习惯了传统炮采的一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持反对态度,担心会出现劳民伤财,炮采不能采、综采行不通,构成思想压力;五是煤炭市场疲软,每吨煤仅售50多元,即使综采成功,市场销路又在哪里。    

五大困境摆在济源煤业领导集体面前,困住了济源煤业采煤机械化之路。

闯关时  2000年5月,济源煤业领导力排众议,通过了上马综采装备的决定,计划在一矿12021上第一个综采工作面。大家提出了一个响亮口号“坚定不移上综采”

    没有资金,不懂技术,缺乏配套装备,没有管理经验,“三软煤层”条件差……这一切困难都摆在面前。一穷二白的济源煤业公司,除了信心和勇气之外,不具备上综采的任何条件。

第一道难关,资金关。20005月,济源煤业负责人走进河北峰峰矿务局,通过诚恳交流,峰峰矿务局机械总厂将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全套机械设备,支持济源煤业综采项目。峰峰煤机厂的慷慨援助,不仅缓解了济煤资金上的困难,更增强了坚定不移上综采的勇气和底气。
   第二道难关,技术关。当时济煤用的是原始采煤工艺,连单体柱都没用过。上世纪80年代,济煤也曾买过采煤机,但由于当时人员素质差,设备不配套,管理落后,新机器还未下井就被迫下马了,这对济源煤业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济源煤业公司破天荒的派出一批批人员,进行规模性技术培训。一是组织矿长、区队长、部分技术骨干近50人到河南理工大学脱产学习采煤技术和煤矿管理;二是组织人员到河北峰峰矿务局、山东兖州矿务局、潞安矿务局等省内外的重点煤矿现场实践,学习操作三是聘请河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到济源煤业开办半脱产封闭式培训班;四是邀请河北峰峰矿的技术人员来矿现场传授技术,现场指导

第三道关地质关。济源煤矿所采的煤层为二1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发育,属典型的三软煤层,矿压大,水大,地质条件差。面对这种情况,综合几十年的采煤经验,通过技术处理和创新改造,将综采放顶煤工艺发挥最大优势,彻底解决三软煤层疏松易垮落低位放顶煤问题从而破解了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煤机械化的技术难题。 

第四道关,管理关。发展机械化,要求管理水平更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都必须到位。首先要抓好人机物料环节的管理,这是管理的基础。矿井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支架管理制度》、《综采工作面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综采工作面机电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现场管理制度》等几十种严格的规章制度。

第五道关,创新关。他们的理念是:人是最大的财富,人是最大的成本,人是最大的隐患。算成本账,算安全账,算人力资源账,济源煤业公司在实践中创新了三大模式。一是“多用设备少用人”,使用综采前一个工作面需要60多人,现在只要20个人,最早端头支是工钢梁,后来改用过渡支架,每班又少用10个人,而且安全更有保障。二是“少用设备少用人”模式,过去工作面大多数是使用刮板运输机,现在改用皮带运输,减少动力,少用人工,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安全系数,减少了机械故障。三是减重提速模式,从运输到提升进行全面改造。过去箕斗自身空间小,综采后改为轻型箕斗,减少了箕斗的重量,提高了装煤吨位,提高了提升效率。另外对工作面的断面也进行了改造,从原来的4平方改为8平方以上,满足了综采工作面的需求。

致胜时期 济源煤业靠借贷开始上马综合采煤机械化,班子集体心中有数:机械化采煤是唯一出路;项目工程上的干部职工有胆有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综采设备安装过程中,相关专家认为需二个月,济源煤业干部职工用了18天时间,就完成安装任务,创造了首个综采面安装纪录。这些都为济源煤业采煤机械化提供了经验,积累了技术。2011年至今,济源煤业先后上马13综采机械化装备,实现了二十多项技术创新,这些给济源煤业带了五大变化。

一是产量攀升,效益明显。2001年5月份,综采在济煤一矿第一个工作面顺利安装到位,第一个月就生产原煤3万吨,这是过去一个矿井4个炮采工作面的生产总和,第二个月达到5万吨,第三个月达到6万吨……采煤机械化让济煤一下子摘掉了多年亏损的“穷帽子”,当年赢利300多万元。

二是回采提高,效显著。由于济煤的矿井煤层厚度在5米左右,过去炮采一般回采率在30%左右,而现在达到了95%以上。过去一个工作面产量是十几万吨,现在一个工作面达到五六十万吨,提高了回采率,延长了矿井的寿命。过去炮采时,2700名员工的年产量30万吨,综采后900名员工的年产量达到70多万吨单人工效从每人0.8吨上升到12吨。
    三是安全加强,系数提升在没上机械化之前,公司职工医院住院部往往是人满为患,轻伤重伤屡见不鲜,工亡事故也时有发生。自从上了机械化之后,职工医院的院长既高兴又抱怨,工亡避免,轻重工伤大幅下降,住院部空荡荡的,仅工伤费用下降90%。过去井下一线工人多为外省籍的人员,一茬又一茬;上综采后,矿区周围的村民和本地人员纷纷来矿报名,积极争当矿井工人,现在大多数矿工都是当地人采煤机械化选用轻型放顶煤综采支架取消了工作面之间的保护煤柱,沿空送巷、采空区上架下架,不仅增加10%的可采资源量,而且使相邻工作面的涌水能够及时排出,减少了防探水工程量,既实现了高产,又保障了安全。
    四是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几十年来,济源煤矿的工人都是在狭小的空间里,挥汗如雨地靠人力挖煤,搁棚,移溜子,放顶。实行综采以后,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工人只需操作控制阀就可以进行煤矿生产。2010年,考虑到人体生物钟和安全等多种因素,济源煤业从几十年来的三八制生产,改为每天两班生产,取消零点班,煤矿职工过上更轻松的生活。实行综采以后,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五是资源整合,产业持续。济源煤业于2002年在二矿开始相继安装了两套综采设备。2009年,济源煤业对济源地区的小煤矿进行整合控股,进行全面采掘规划,目前已在五、六、九矿安装了综采设备,实施综合机械化开采。与此同时,济源煤业将机械化开采技术应用到企业与技术规模扩张方面利用和发挥技术、装备人才优势在新疆吐鲁番等地投资兴建煤矿,将机采优势变成企业向外扩张优势,形成济源煤业的独特优势。               

实现采煤机械化的几年间,济源煤业的纳税额由2000年的44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87亿元;产值由7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5.57亿元销售收入由702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3.2亿元利润由52.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2亿元人均收入由5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3.7万元。济源煤业的发展,也为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了从地下向地上、由黑色向多姿多采产业的大转移,构建了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产、化工等大产业板块。

    三.采煤机械化带来的思考

观念与思路很重要。观念一变天地宽,思路一出万象新。五六十年代,济源煤矿曾经为改变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立下汗马功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然而,企业发展缓慢,装备落后,技术薄弱,曾经的诸多机遇和机会都错过了。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改革创新精神。济源煤矿如果在透水事故之后,按部就班地往下走去,不去大胆地进行技术改革,不去与时俱进的跟随煤矿企业发展的脚步,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倒闭与消亡。唯有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新科学技术应用,推进煤矿企业装备现代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信息化,才能使煤矿企业走向繁荣,发展壮大。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用先进技术武装企业不仅是为了效益、效能,更重要的是,它会带来企业一系列行为措施的改变,是企业整体功能的大转折大提升;对于煤矿领导层来说,站位全局,科学决策,设想、规划未来非常重要。因此,把握行业发展脉搏,跟进行业发展步伐,构想发展远景,对煤矿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胆略与决心很重要。济源煤是在最危机的时刻被逼上了改革提升发展之路,没有那次刻骨铭心的透水事故,没有透水事故之后的觉醒与奋起,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胆略,就没有奋起力量上综合采煤机械化的壮举毅力决心。反思综合采煤机械化的历程,济源煤业在面临多次下马的危难关,硬是靠勇气、胆量和决心挺了过来,没有那一次次地咬牙闯关,就不可能会有济源煤业现在的辉煌与成就。只有当希望来临的时候,你才感受到胆略和决心多么重要。正如济源煤业在走过那些风险之后的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胆。

实干与创新很重要。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济源煤业的干部职工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上采初期,员工没有工资没有补贴,有时候饭也吃不饱,甚至一天只在下井前吃一顿饱。他们不知道将来有没有工资,也不知道综采会不会成功。但是,大家都有一坚定不移的实干精神。外出学习,他们很认真;向师傅请教,他们很谦虚;跟班操作,他们很能吃苦,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济源煤业的干部职工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他们硬是靠创新的方法,去设计、去改造、去变通、去创造。在采区上支架过程中,原来每小班只能,他们经过技术创,实现了每小班上6架的目标,是原来安装任务的三倍。在工作面过断层方面,他们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安全、高效。在采空上下架方面,他们大胆地利用老道和采空区,大大提高了回采率。在采煤运输上,采用煤墙一条线,支架一条线,溜子一条线....上马机采10年,济源煤业因地制宜、创新、创造、创纪录地进行了二十多项技术革新,使机采成为多地质、多煤层、多条件下成熟的现代化采煤方式。济源煤业近几的实,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照搬别人的技术不见得能够成功,学习技术一定要创新,要创造,要懂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一旦技术和实践结合起来,就可以大有作为。

    可持续发展很重要。企业的目的,是创造最大利润。但是,一个没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一定是短视和短命的企业。作为煤矿生产企业,节约能源,应采尽采,可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的战略大计。而机械化,则是煤矿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手段。济源煤业上采,完全是为了煤矿5000人的生计,为了企业有较好的效益。一旦完成它最初的目标之后,一种发展的思维,就会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那么,可持续的发展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2002年之后的几年间,济源煤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就是机械化采煤;2007年之后,济源煤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拉长产业链条,拓宽煤矿发展空间,以煤为主,多业经营;未来济源煤,将会在转型升级上大做文章,下苦功夫。当前,作为煤矿业,综合采煤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仍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济源煤业公司经过十年的机械化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全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路,是采煤工艺的一场革命。从济源煤业推行采煤机械化的发展轨迹来看,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